历史上的  历史上的今天
历史上的今天 > 1881年 > 9月25日 > 文学家鲁迅诞生

文学家鲁迅诞生 - 1881年9月25日

    周树人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笔名鲁迅,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作家,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、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。鲁迅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、评论、散文、翻译作品,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
    1881年9月25日(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),鲁迅出生在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(今属绍兴市越城区)的一个书香门第,名为周樟寿。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(1871年)辛末科进士,在北京任官员。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,母亲鲁瑞。鲁迅与周恩来同宗,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。1892年,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。1893年(光绪十九年),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,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。周福清被判“斩监候”,入狱8年,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礼金,使周福清得以活命,于是家道开始衰落,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,1896年病故。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而童年的生活场景,百草园、咸亨酒店、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,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《呐喊》和《彷徨》和散文集《朝花夕拾》的重要素材来源。
    1898年,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,进入南京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,并改名为周树人。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,1901年毕业,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,爱读新思想的书,尤其是翻译的小说。鲁迅与周作人、郭沫若、郁达夫等着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。1902年2月,21岁的鲁迅赴日本,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,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(1912年成为东北大学医学部)学习西医。鲁迅选择学习西医,是受到父亲病故的刺激,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。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,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。据其人体解剖学讲师藤野严九郎回忆,鲁迅由于听说日语的能力有限,成绩平平。而鲁迅则对藤野颇有好感。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,便从学校退学。他本人在《藤野先生》一文中提及此事,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关于日俄战争的幻灯片里,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,认为“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”,于是弃医从文,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“国民劣根性”。1906年3月,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。数日后鲁迅重赴日本,在东京研究文艺。1907年曾拟创办杂志《新生》,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愿。1908年师从章太炎,加入光复会,并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了一些东欧和俄国的短篇小说,不过销量只有数十册。
    1912年,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,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,袁世凯做大总统后,随政府搬到北京,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、教育部佥事。这时,他经历一段思想苦闷时期,对国民党、社会改革颇感失望,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,校编谢承《后汉书》、《嵇康集》。后受钱玄同影响,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,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高等学校教授和北京大学讲师。
    1918年,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“鲁迅”为笔名,在中国杂志《新青年》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《狂人日记》。1921年12月,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,发表中篇小说《阿Q正传》。1924年,鲁迅、周作人、钱玄同、林语堂等人创办同人周刊《语丝》。1924年,著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、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访紫禁城,北京方面安排鲁迅与泰戈尔会见且合照。当时中国文坛对于泰戈尔访华的评价趋于两极化,唯有鲁迅将其访华评价为“做了一瓶香水”。
    自1931年起,鲁迅大力倡导木刻版画,由此开始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。
   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,年55岁。葬于上海虹桥万国公墓。在上海为他举行隆重的悼念活动。民众代表在其灵柩上覆盖写有“民族魂”的白旗。1956年,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。鲁迅的遗嘱共有7条,其中前几条交待丧事从简,第5条交待幼儿周海婴“倘无才能,可寻点小事情过活,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”,第6条是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,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“损着别人的牙眼,却反对报复,主张宽容的人。”
    鲁迅作品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灵活,风格鲜明独特。在他55年的人生中,创作了作品,体裁涉及小说、杂文、散文、诗歌等。有《鲁迅全集》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。在中共建制后,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,对中国大陆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    鲁迅以小说创作起家。1918年在《新青年》杂志发表的《狂人日记》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,影响深远。其后,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小说,后来编入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两个短篇小说集,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。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,鲁迅逐渐放弃了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创作,转向杂文写作。鲁迅后期小说结集为《故事新编》。 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,但意义重大,名篇迭出。他前期的小说往往没有离奇曲折的剧情,而是以清末民初的底层百姓生活为主,注重细节描写,能在点滴间以白描手法鲜明刻画人物,并挖掘微妙的心理变化。主要表现底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。“我的取材,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,意思是在揭出病苦,引起疗救的注意。”(《南腔北调集·我怎么做起小说来》)后期作品则以借历史典故映射现实生活,风格从容充裕、幽默洒脱,大异前期。 代表作有《阿Q正传》、《祝福》、《孔乙己》等。主人公阿Q、祥林嫂、孔乙己、闰土等在大陆妇孺皆知。
    鲁迅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,著有《中国小说史略》、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等。此外还有《鲁迅书信集》、《鲁迅日记》等存世。
    在中国,鲁迅是一位地位独特的作家。大多数人承认他是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。大多数人认为他文笔犀利、思想深刻,是“新文学”的奠基人。他的小说使用富有创造力的形式对中国人的国民性、中国社会的弊端予以深刻的阐释,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;散文诗集《野草》被认为是当时少有的展现出现代主义特质的作品;其杂文,由于特殊的发表环境,在嬉笑怒骂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坚定的政治立场的。这一政治立场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,是鲁迅思想中最为复杂的地方之一。


九月份
123456
78910111213
14151617181920
21222324252627
282930